<!--go-->
大齊帝國的早朝,是每天的例行公事。正因為是例行公事,所以一般都無什麼大事,除非有一些突發事件,否則每天就是走個過場。
大齊帝國採取的是立憲制,這制度其實許久以前就已成文,但當時尚未實行便已發生了大變故。陸明夷稱帝后,在當時文字的基礎上做了些修改。每天早朝,百官在文班六尚書、武班五元帥率領下,向大齊帝君請安,如有要事則遞上奏摺,以示此事重要,必須加快批示,然後就退朝回去休事。大齊帝國如今已成立了十九年,種種制度都安部就班地執行多年,也一直沒有差訛。待禮畢,正等著贊禮說退朝時,那贊禮高聲道:“請十一選帝侯暫留退思殿,餘者退朝。”
十一選帝侯,就是六尚書、五元帥這文武兩班之首。大齊帝國始創,帝君有鑑於以往諸個帝國每每為了立儲之事鬧得不可收拾,甚至有因此國破人亡的,因此定下這選帝侯之制。凡帝國宗室,都有權成為儲君,但真正由誰即位,則是這十一選帝侯的權利。在退思殿正中,設有一座只留一條極細小口的金匱。要決定由誰繼位,先是眾人推舉,最終決定出最孚眾望的兩人,再由這十一選帝侯依次在一張金頁上寫下心目中理想繼位者之名,然後投入金匱之中,屆時在百官大會上當眾以巨斧劈開,由所得金頁最多者繼位。因為選帝侯一共有十一人,所以絕不可能出現平局,而金頁投入後若不破開金匱就不可能再拿出來,也能保證推選的公正性。同時十一選帝侯也必須發誓,不論最終推舉出來的是不是自己屬意之人,都必須效忠新帝君。帝君崇尚的是唯才是舉,這樣能夠保證立賢而不是僅論親疏。只不過現在帝君自己正在壯年,這金匱自然從沒用過,那十一選帝侯也更沒選過帝君。十一選帝侯中,政方六人固然都在朝中,軍方的五元帥現在卻只有三人在霧雲城裡,其中地明王戴誠孝與風明王沈揚翼都長駐軍區,只不過說起來,仍是把他們算進去。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Edge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