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後世大部分人都知道的這個理論,對於這個時代來說,就是難得一聽了。
當然,不是說古代人不知道這個道理,而是古代的知識傳播,實在太低效率了。或許有人知道這個原理,卻未必能廣而告之。
於是,張一凡在朱標問了之後,便詳細解釋道:「一個木桶能裝多少水,不是取決於組成這個木桶的最長那塊木板,而是決定於短的那塊木板,這就是木桶理論!」
朱標顯然是個聰明人,一聽他這話,便立刻露出恍然大悟的表情,對他說道:「你的意思是,我們大明江山能存在多久,不是取決於最厲害的皇帝,而是最差勁的那個皇帝?」
張一凡並不給肯定的答覆,只是回答道:「大哥,你看歷史上,該是有很多例子了。很快開國皇帝,都是英明神武的,但是最終江山敗在誰的手裡,歷史應該是有答案的。」
「不錯,不錯!」朱標聽了,點點頭,很是同意道,「以史為鏡,可以明得失,果然如此!」
張一凡看朱標有所領悟,他就不說話,讓朱標自己能多想點,他就能少說點了。
這不,朱標一邊想著歷史上的帝王輪換,一邊說話道:「從歷史上來看,就算一代皇帝不如一代,但是相差也不會有多少。最讓人擔心地是,皇帝早薨,太子未立或者太子年幼。又或者太子所立非人……」
他說到這裡,忽然看向張一凡,似乎是抓住了關鍵說道:「而這,就是木桶的短板,就算不葬送江山,也很可能會讓帝國元氣大傷,從而無力迴天?」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Edge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