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說起來,文丑的家族和袁氏的家族淵源還是挺有意思的。
文家並不屬於什麼士族群體,家中一則無經學傳世,二則祖輩中人也無人拜在大漢名士之下。
按道理來說,就像文家這樣的邊郡之族,其族中人是根本沒有資格成為袁氏故吏的。
試想當年董卓削尖了腦袋想給袁隗當小老弟,袁隗還是橫眉豎眼的瞧不上他。
但終歸還是文家運氣好,趕上了一波時代的浪潮。
昔年袁逢執袁氏牛耳,袁氏一眾兄弟皆是能人。
時鮮卑檀石槐實力正盛,幷州、幽州等各郡的駐軍與鮮卑的戰爭時有發生,整個大漢朝的邊疆每時每刻都處於高危狀態之下。
而那時候的汝南袁氏,雖是三公之門,可時值黨錮嚴政,稍有不慎,家族便有傾覆之險。
那個時候的袁氏在朝堂之上,實力極為強橫,惹人注目,但盛極必衰的道理袁氏兄弟都懂,而桓靈兩代帝王又都不是什麼善茬子。
不光是袁氏,包括其他的閥閱之門也一樣,貌似榮光附身,實則每時每刻都有危機在。
為了能夠保持家族的長久不衰,各家閥閱之門只能是逆水行舟,不進則退,拼了命的擴充實力。
以當時各大家的角度來講,除了擴充家族在士門的勢力之外,同時在暗地裡與宦官打點擦邊球,暗中搞好關係,再拉攏邊郡以軍功起家的豪右群體,也是增加家族權重的一種好方式。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Edge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