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遠行的人們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go-->

一九九九年十二月七日,伊斯蘭堡,夜宿Ma

iott旅館

在塔克西拉(Taxila)犍陀羅的故地尋找到法顯和玄奘的足跡,我之所以如此激動,還有一個更具體的原因:這是我們的考察旅行第一次在文化意義上的逆向幸遇。

我以前曾經說過,古代中國走得比較遠的有四種人,一是商人,二是軍人,三是僧人,四是詩人。

商人謀利,軍人從命,他們的遠行雖然也會帶來文化成果,但嚴格意義上的文化企圖卻屬於遠行的僧人和詩人。

這四種人走路的遠近也不一樣。絲綢之路上的商人走得遠一點,而軍人卻走得不太遠,因為中國曆代皇帝雖然也自命不凡,卻很少像希臘、埃及、巴比倫、波斯的君主那樣長距離地去侵略別人。成吉思汗西進的路線很長,但他的王朝那時還沒有統治中國。與一些文明古國相比,中國確實是最“安分守己”的國度,我認為這也是中華文明能夠碩果僅存、長久延續的原因之一,以後有機會再慢慢細說。

那麼僧人與詩人呢?詩人,首先是那些邊塞詩人,也包括像李白這樣腳頭特別散的大詩人,一生走的路倒確實不少,但要他們當真翻越塔克拉瑪干沙漠和帕米爾高原就不太可能了,即使有這種願望,也沒有足夠的意志、毅力和體能。好詩人都多愁善感,遇到生命絕境,在精神上很可能崩潰。至於其他貌似狂放的文人,不管平日嘴上多麼萬水千山,一遇到真正的艱辛和危難大多逃之夭夭,然後又轉過身來在行路者背後指指點點。文人通病,古今皆然。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Edge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