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第十五回 隆興和議宋金邊境和平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go-->

隆興北伐初告捷。但後來在金軍優勢兵力的反攻下,宋軍主將不和,軍心渙散,撤兵符離時遭到金兵的追截,損失慘重,只好再次與金國達成和議,史稱

“隆興和議”,又名

“乾道之盟”。隆興北伐失利是大宋所有人都不願意看到的結果。但失敗的原因毋寧說是邵宏淵的沮撓軍心,不如說是宋朝軍事制度的致命缺陷。

宋朝自建立政權以來歷來是以文馭武,但凡大的軍事行動,最高統帥必定是文臣,為了防止武將擁兵自重,通常都分為幾路,每個將軍各自指揮一部分,互不統屬。

比如隆興北伐,張浚是最高指揮官,領兵作戰的是李顯忠和邵宏淵。即使李顯忠以更突出的表現獲得了戰場上更高的許可權,可以臨時節制邵宏淵,但卻沒有專殺權。

也就是說,如果邵宏淵不聽從李顯忠的命令,李顯忠是不能採取強制措施的,如果他殺了邵宏淵,那就是謀反。

而對於張浚或朝廷來說,前線指揮權也不可能完全交給李顯忠,邵宏淵必須保持一定的獨立性。

這也是邵宏淵表示不接受李顯忠的節制時,張浚和朝廷無動於衷的原因。

總而言之,在宋朝的軍事字典裡,制衡比勝利更重要。隆興北伐失利後,邵宏淵只是被降職,繼續在軍界混日子,主動承擔責任的李顯忠反而遭撤職。

會講政治的混得風生水起,會打仗的反而束手束腳,還得隨時準備背鍋,這就是宋朝軍人的悲哀。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Edge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