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
……
按照張居正對朱翊鈞的教學安排,朱翊鈞於文華殿講讀時,每日需先讀《大學》十遍,次讀《尚書》十遍,講官再隨即進講。
故朱翊鈞到文華殿後就先讀起了《大學》。
張居正和講官們在朱翊鈞朗聲讀著的時候,皆神色滿足,如聽仙樂美曲。
在他們的認知裡,天子能按照他們對聖主仁君的要求為君,能給他們一種很大的成就感。
或者說,這會讓他們覺得天子在他們的掌控之內,有一種控制了天子的快感。
尤其是張居正,以教導天子成堯舜之君為理想的他,彷彿在看見自己的人生價值正在一步步實現。
當然,他不會知道,如果按照原有歷史的發展,他用盡心血教導且寄予厚望的這位皇帝學生會在他去世後,拋棄他這位老師所寄予的一切厚望,會抄他的家,甚至差點要聽從官僚集團們的要求鞭他的屍,以及廢他的一切新政,還會在這以後,又因為對文臣們失望而任性地二十多年不上朝,成為大明最懶的皇帝,怠政到連中央六部部堂級官員缺額時都懶得補官。
甚至因此落了個“明亡實亡於萬曆”的史學評價。
可以說,張居正不會想到,他傾注心血教育了十年的君主會在他死後變成他最不想看到的樣子。
好在這一世的朱翊鈞有了後世的靈魂,且已決心做一個與歷史上不一樣的萬曆皇帝。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Edge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