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逸仔細檢視手中這個拓本,摺疊造型,天頭寬約12釐米,長大約25,封面和封底是藏青色的硬殼,封面有手寫貼名——《琅華館》。
不用說,這應該是王鐸的行書貼,畢竟王鐸最有名的就是他龍飛鳳舞的行書了。
林逸用手指非常小心翼翼地把碑帖開啟,開啟以後,扉頁一行字立馬映入眼簾,只見上面題有“民國十九年,潘家園購得。”
如果按照這行字來判斷,應該說是民國拓印本,雖不是清朝明朝那種善本,應該也差不多。
不過,這種條款是誰都可以寫的,對於林逸這種級別來說,不會把這種“民國十九年,潘家園購得”當真,玩舊書,要時刻保持懷疑態度。
金百萬則時刻都在觀察林逸的臉色變化,對於他這種老行家來說,對方能不能上鉤,就看他喜歡這碑帖的程度了。
可是林逸的不動聲色,讓他失望了。
一般來說,只要是喜歡字帖碑帖一類的,看到如此“寶物”,沒有不動心的,可是林逸太平靜了,平靜的讓金百萬沒啥信心。
林逸還是仔細地看手中的碑帖,民國貨麼,怎麼不像呢。雖然沒怎麼接觸過碑帖,林逸卻也知道,碑帖的鑑別主要有三大技巧。
首先“紙張”方面。
宋代的紙張,用放大鏡觀察可以見到較長的麻纖維。宋拓本常用簾紋紙,簾紋的寬度並無統一規格。明、清時的拓本紙張,麻纖維較短,含棉或竹類植物的成分較多。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Edge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