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洛陽有糧食嗎?有,而且很多。《禮記·王制》稱:“國無九年之蓄,曰不足;無六年之蓄,曰急;無三年之蓄,曰國非其國也。”說明我國至少在周朝就有糧倉的雛形了。
1970年,考古學家在千年古都洛陽,發現了戰國中晚期糧倉遺址,共探明有糧窖74座,呈現東西成行、南北成列的佈局。
糧窖口大底小,深約十米,窖底有青膏泥、木板和穀糠等遺蹟,具有很好的防潮作用。
窖頂高出地面,頂上覆瓦。洛陽戰國糧倉的發現,說明古代對糧食儲藏相當的重視。
那麼幾百年後的漢朝,這個數字只會多不會少,這也是為什麼那麼多勢力羨慕嫉妒董卓的主要原因之一。
古代行軍打仗,大軍未動,糧草先行。董卓的涼州軍固然很是厲害,但沒有足夠的糧草支援,討董聯盟只需要圍城三月,就能輕鬆拿下一座座城池了,區區呂布不也是人,是人就要吃飯。
如果沒有那麼夯實的後勤支撐,呂布一個人就算再怎麼勇猛,也是無用,就好像後期的呂布,幾乎就是喪家之犬……當然,現在不是說呂布怎麼樣不堪的時候,而是衛氏五千龍山軍就在黃河邊上駐紮,引起了多方勢力的忌憚。
雖然有訊息稱:衛氏的目標是洛陽的糧倉,但誰也不敢保證他們就真的回去攻打洛陽。
要知道距離河東郡最近的,東邊是河內太守王匡,南邊是袁術所在的南陽……不管是哪根骨頭,都比董卓好啃。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Edge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