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go-->
一個朝代能不能國祚綿長,第二位皇帝至關重要,高祖無識人之明,在位期間曾用錯了人,導致國力呈斷崖式衰退,差點改朝換代,不過他卻生了一個好兒子,一個可以比肩太祖的好兒子。
太上皇當年三徵漠北,最遠打到捕魚兒海邊,南平土著、西壓吐蕃、東馭高麗,一生轉戰三十萬裡,戰績不輸給太祖,是當之無愧的馬上天子。
奈何他功成名就後便性情大變,從英明神武到昏聵無能,只用了廖廖兩年,恰似被人奪了舍一般,居功自傲,好大喜功,倒行逆施推廣了諸多讓全天下百姓們怨聲載道,苦不堪言的新政策,又巧立名目,加重賦稅,寵信女幹佞,殘害忠良,加上大肆屠戮宗室,一度致使民間風聲鶴唳,百官人人自危。
某日,忍無可忍的官員們聚集在宮門外,他們席地而坐,不吃不喝,不言不動,任憑風吹日曬也不離開半步,一坐就是三天三夜,以此表達了對當下時政的抗議,彼時的太上皇痴迷於長生之道,頓頓用米飯拌丹藥吃,早已染上惡疾,身軀沉重,行事艱難,為了避免落個舉世皆敵,眾叛親離的下場,他迫於無奈的下了罪己詔,起了禪位的心思,適逢太子在東宮裡莫名莫名的暴斃,一場轟轟烈烈的奪嫡之爭在舉世矚目中正式拉開了帷幕。
當時的大梁內憂外患,風雨飄搖,急需一個手段高明,殺伐果斷的明君來繼承大統,主持大局,在林如海的謀劃下,以及滿朝文武,尤其是飽受不公平對待的文官們,對謙恭仁厚,禮賢下士的忠寧王充滿了好感,便合力把他抬了上去。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Edge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