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天氣晴朗,萬里無雲。
冬日裡的陽光暖洋洋的,曬得人渾身無力,軟綿綿的,昏昏欲睡。
書桌前,賈芸拿著夫子趙錦給他的制藝文章,用心揣摩。
八股文,是華夏文明的一大發明,由破題、承題、起講、入題、起股、中股、後股、束股八個部分組成。
其中文章的高潮是後面四個部分。
這四個部分絕對不可以隨便寫,必須採用對偶的方式,音律相攜,嚴絲合縫方才合規。
八股文對文章的形式感要求非常嚴格,要用孔子、孟子的口氣說話,四副對子平仄對仗。
不能用風花雪月的典故褻瀆聖人,不允許自由發揮,而句子的長短、字的繁簡、聲調高低等也都要相對成文,字數也有限制。
這種寫法看似古板,難度卻比較高。
想寫好一篇八股文,背誦經典、熟悉上下文只是基本功,還需要很強的發散思維和邏輯思維能力。
後世常有人說,寫八股文禁錮了人的思想,不許個人獨立思考,是統治階級的愚民政策,僵化思維的弊端的非議之聲從未間斷。
其實不然,科舉制度是一種公開公正的考試製度,不唯民族,出身,家庭,財富,凡符合條件者都可報考,更是朝廷人才選拔的第一塊敲門磚。
明朝江南四大才子,思想家王陽明、王夫之、顧炎武、黃宗羲等,都是透過科舉考試挑選出來的精英,就沒有一個愚笨的。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Edge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