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翌日,少府生物院
自劉襄開設太學後,原本風雨飄搖、人才稀缺的農家與醫家也煥發了生機,有所昌盛,給大漢培育了一大批人才。
為了使農家、醫家的學子能夠為大漢發光發熱,學有所用、劉襄而設立了生物院,讓農家和醫家來發展生物學、並希望他們能夠研究出抗生素來。
為此劉襄特意將農家、醫家巨頭召集起來,將自己腦海中粗淺的生物學知識、尤其是菌類這塊知識講於他們,希望他們能夠摸索出抗生素來。
漢初農家與醫家還是繼承了自家先秦的底蘊,沒有斷掉傳承,在聽了劉襄的生物學概念以後,生物院沒過多久,就將大蒜素搗鼓了出來。
自安西都護府發現大蒜對於治病療傷有好處以後,大漢邊郡都種上了大蒜,將士人手兜裡兩瓣大蒜。
要想判斷一名士兵是不是去過邊關,最好的辦法就是聞其口味,凡是去過邊關的將士都嗜蒜,嘴中有著濃濃的蒜味。
這自然使得生物院將抗生素的目光放在了大蒜身上,而大蒜之所以能治療傷病就是因為大蒜中的大蒜素,有了大蒜素以後,為軍醫治療傷員省了不少的時間。
在看到大蒜素以後,劉襄對於生物院能夠研發抗生素的信心巨增,讓生物院將精力放在研究青黴素這種對儀器要求較小、用途廣,副作用小的抗生素。
青黴素還有一個名字--盤尼西林,在無數抗日神劇中都能聽到這個名字,被稱為傷員的「救命藥」。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Edge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