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武都道和羌道兩縣,經過一天,官府就開始進行臨時性賑災,可兩縣物資不夠,旁邊臨近的郡縣要不物資不夠,只供本縣人使用,要不就是各種理由推脫,更有甚者直言如果不能給他滿意的酬勞,他寧願用糧食餵豬也絕不給兩縣一粒糧食。
兩縣長官面如死灰,借糧屢屢碰壁,身為父母官卻不能為民排憂解難,只能快馬加鞭講訊息送往長安,也就走了呂后傳召群臣一幕。
不然按理說也不會傳到呂后耳中去的。因為地震的中心在羌道這塊,這裡人煙稀少,雖然地震規模大,傷亡卻不大,附近郡縣的冷漠,才讓災情愈演愈烈,不得已上報朝廷。
長安長樂宮
“稟太皇太后,武都那塊的災情已經得到控制了,對於周邊郡縣的見死不救行為該怎麼處理?”審食其恭敬道。
“凡見死不救官員皆降兩級爵位,罰俸兩年。儘快安定好災區百姓,組織太醫赴災區醫治傷者,處理屍體,防止災後滋生瘟疫。”呂后沉聲道。
歷代統治者對見義不為都予以嚴懲,防止不良風氣蔓延,道德淪喪,不利於社會穩定。
“各郡國有何反應?”呂后問道。
“朝廷管轄的各郡都有所表示,可各諸侯國多以修復秦馳道沒有多餘錢財拒絕,只有代國和齊國調撥錢財支援。”審食其說道。
“什麼!只有代國和齊國?呂國也沒有支援災區。”呂后驚訝道。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Edge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