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湯姆對於各種炸藥的歷史知識,僅限於書本。
如果只說使用,他是專家。但說到生產,就基本抓瞎了。不過,染料爆炸的故事,他卻是看過的。那東西就是苦味酸。
這玩意性質不穩定,容易與鐵反應,不耐儲存。這句話的意思是~很容易莫名其妙自己就炸了。使用的潛在風險大。歷史上發生的事故也太多。
甲午海戰時,日本用的炮彈就是這種裝藥,爆炸後除了高溫火焰,還有致命的有毒氣體,你可以把它看作化學武器。而北洋海軍用的,依舊是黑火藥。但是黑火藥與苦味酸威力對比,大約是75~100:1。
一公斤苦味酸爆炸威力等於75公斤至一百公斤黑火藥。比硝化棉大多了。
每一點看上去微不足道但卻影響巨大的的技術優勢,都會影響戰爭結果。寫給大眾看的歷史,基本都是片面的。比如告訴你“灌沙子”的炮彈,炮管晾褲頭之類。
純文人缺乏知識,所以註定無法真實反映世界。
日軍的火炮,是射速快威力更大。北洋是射速慢,威力極小。
記住,北洋的火炮命中率,其實遠高於日軍。
所以,你真的認為北洋水師官兵是缺乏訓練的腐朽軍隊嗎?通常只有絕對腐朽的官僚,沒有絕對拉胯的戰士。
這東西這麼厲害,但後來還是被淘汰了。因為後來有一艘日本的戰列艦就是被不穩定的苦味酸弄沉的。另外如果你使用化學武器,你的敵人也會更加瘋狂的使用。認識到這一點的各國,在更便宜威力更大的tnt出現後,苦味酸理所當然的就被替換掉了。如果有人告訴你是因為人道主義,幫我抽他一耳光。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Edge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