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說,黃瀚林有極為清楚的認識,也知道以何種方式結束這場戰爭對中國最有利,哪怕這種方式得讓戰火繼續燃燒、得付出更大的代價、得犧牲更多的官兵,為了更加長遠與穩固的和平,那也值得。
停戰不可能,那就只有繼續打下去。
在去橫濱參加第九次東方同盟集團首腦會議之前,黃瀚林下達了一條指示,即暫時不要讓地面部隊越過洛基山脈。
顯然,這是一道政治命令。
以當時的情況來看,黃瀚林限制地面部隊的作戰範圍,主要是想在集團首腦峰會上給皮諾一個合理的解釋,即中國並沒有打算攻佔美國全境。這樣,就能帶出更重要的話題,即中國的目的是讓美國無條件投降。
地面部隊不能越過洛基山脈,戰略轟炸卻不會停止。
黃瀚林沒有限制戰略轟炸,等於在鼓勵軍隊進行戰略轟炸。要知道,這也是當時打擊美國的主要手段。
結果就是,牧浩洋讓母祁鐵擴大了轟炸範圍。
到六月底的時候,中國空軍已經把轟炸機部署到了美國西海岸地區,不但利用了美國的空軍基地,還修建了大量野戰機場,而且大多建在港口附近,以便順利獲得彈藥等物資,提高轟炸效率。
六月二十二日與二十三日,轟炸範圍擴大到了阿巴拉契亞山脈以西的整個中部地區。
得益於前線機場數量增加,空軍投入的轟炸機超過了八千架,而且還首次動用了由大型電動運輸機改裝而成的電動轟炸機。只是,當時不叫這個名字,而是被稱為“大型電動彈藥運載與投擲平臺”。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Edge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