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果就是,在陸軍不感興趣的情況下,陸戰隊單獨完成了第二代末段防禦系統的研製開發工作,並且在二零五一年開始採購,在戰爭爆發前獲得了十二套,到二零五二年底增加到了六十套。
當時,陸戰隊為每個陸戰師配備了十套末段防禦系統,其中六套是第二代。
只是,在作戰的時候,這些末段防禦系統不是直接編在陸戰師裡面的,而是編在了登陸艦隊裡面。在使用的時候,由前線指揮官根據實際情況決定,即把這些防禦系統部署到最有需要的地方去。
當時,登陸旺烏努島的陸戰隊總共有四十套末段防禦系統。因為戰前加強,所以有三十二套是第二代,只有八套是第一代。鑑於二十三日遭到的空襲,以及在登陸當天晚上受到的偷襲,司馬文正把四十套末段防禦系統全部送上了島,八套用在北面的灘頭陣地上,十二套用在西北的臨時港口,八套用在東南的炮兵陣地,八套用在南面的兵營,四套用在位於港口與炮兵陣地之間的彈藥儲備地點。
這種相對分散的部署方式也是沒辦法的事,因為旺烏努島是一座“大島”。
從面積上看,旺烏努島是沖繩島的兩倍多,而且形狀比較規整,最寬與最長都在四十公里左右。也就是說,集中部署末段防禦系統的話,不足以掩護整座島嶼,只能把末段防禦系統部署在重要地點附近。
司馬文正的部署方式沒有錯,在戰鬥中也發揮了很大的作用。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Edge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