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因就是,中國與美國都需要利用盟國的人力資源,讓盟國承擔部分軍事生產任務,從而減輕本國軍事工業的負擔。比如在東方同盟集團內,中國只負擔了百分之四十的軍事化工生產任務,其他百分之六十的軍事化工產品由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巴基斯坦與印度等國承擔。如此一來,這些國家所能用於民生產業的人力資源就大大減少,從而不得不放棄一些勞動效率低下的行業。這其中,由以傳統農業為主。結果就是,幾乎所有盟國的農業產量在二零五三年都大幅度下滑,不得不從中國進口農產品,以確保國內的農產品市場供給量高於消費量。
這裡,就涉及到了中國的對外援助問題。
根據戰後公佈的資料,僅在二零五三年,中國就輸出了大約三億噸物資,其中包括一億三千萬噸糧食。到二零五四年,僅糧食輸出量就突破了三億噸。到戰爭結束的前一年,更是高達八億噸。可以說,到戰爭結束的時候,中國農業工廠生產的糧食,供養了東方同盟集團的二十多億人。
毫無疑問,這些對外援助肯定不是無償的。
說得簡單一些,名義上大部分援助是無償的,即接受援助的盟國,只需要按照中國分配的生產任務,完整戰爭生產工作,就能從中國獲得援助。可實際上,具體的援助量,得由各個國家做的貢獻決定。
當時,中國在國務院外交部下,專門設立了一個戰時對外援助處。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Edge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