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十年寒窗苦讀,一朝金榜題名,何等快哉!”深冬。北京,國子監,監國皇太子在此看望赴京趕考計程車子們,並召見了一些士子代表,在談到河南罷考事件時,太子直言大家寒窗苦讀,卻因事罷考,這樣豈不是就放棄了自己的功名和家族的厚望。
“罷考就是放棄,在戰場上那就是逃兵,你們難道就不想一想,這不正是傷了父母妻兒的心,這不正是一時湖塗而鑄成大錯嗎?”太子雖然年輕,過了年也才十六,但在面對這些平均也是三十歲左右的會試舉人們,卻是能夠直指核心本質,那就是利益。
讀書人滿嘴仁義道德,其實也都是利益。不管帝王將相,還是販夫走卒,都離不開利益,何況大明以來,讀書人對利益更是追逐的更為瘋狂。
李世民站在長安城樓上,看著那些入京趕考的讀書人曾經說過一句經典名言,天下英雄從此入吾彀中矣。
“太子殿下講的皆對,但晚生仍然要問,像我們河南這樣,就是考上了功名,又有什麼用呢?”一名河南舉人起身問道。
太子弘甲望著此人,頭髮半白,看著最少也是五十歲了,卻還只是一個舉人。
不過這個年紀,並不算老,所謂五十少進士,明朝近三百年來,錄取的那些進士們,平均也是三四十歲了。
甚至有六七十歲還在考秀才的。
“你來自河南?”
“晚生是河南省衛輝府新鄉舉人劉源湛,崇禎元年就中了舉,此後戰亂饑荒顛沛流離,一晃眼卻已經是五十歲了,實是慚愧。”科舉納士的大明朝讀書人的動力。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Edge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