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李世民領命之後,從夔州出兵,直奔南郡而去。他雖擁兵十五萬,但此行只有五萬人馬。一方面各軍徵調需要時間,而另一方面,李世民也害怕帶的軍隊太多,嚇到了蕭銑。
雖然是要吞併荊襄,但李世民卻是早有算計。
荊江曲折迴旋,而李唐水師又不佔優勢,若是大張旗鼓地征伐蕭銑,既會遭遇到對方的拼命抵抗,也會驚動一側的隋軍。
所以李世民一開始便打著東援蕭梁的名義,欲行笑裡藏刀、鳩佔鵲巢之計。
反正他們也是蕭梁自己求來的。
李唐軍隊順流直下,一路順遂,很快李世民便到達了夷陵城。
硤州刺史安國公許紹少時是李淵的同學,天下大亂後以夷陵、黔安、武陵、澧陽四郡降唐。再後來蕭銑崛起,許紹在沒有外援的情況下固守夷陵城多時,屢次擊敗梁軍。若不是有許紹死死地卡住夷陵,使蕭梁東西不能互通,蕭梁的十多萬大軍早就一股腦地湧入巴蜀。
新敗關中的李淵還能不能穩定局勢,怕是難說。
夷陵到江陵只有二百里左右,被許紹經營日久,算是李世民的大後方。
到了夷陵之後,李世民便派人前往江陵,要求梁軍放開防線,好順利進入。
此時蕭梁的情況跟之前又不大一樣。豫章之戰後,隋軍主力並未大舉進攻蕭梁,反而因為內部生亂,已經退了,所以對於李唐的援兵,便沒有那麼迫切。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Edge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