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少有人如此做,等於孩子一生下來,修士就有了因果業力。
今天百官議題只有一個,如何應對大乾國書,該不該開山借道,支援大乾南征青丘。
這是大乾第一次,對大順發來正式國書。
之前大乾都是稱呼偽順,絕不承認大順立國,多次叫囂發兵討伐。
弘德帝一上任,就發來國書,讓大順官吏看他順眼了許多。
大順國小人少,上朝的官吏不過十幾個,簡單的六部構架,各種繁文縟節的部門由禮部兼管。
禮部何尚書支援借道,說道:“這是緩和兩國關係的最佳時機,無論大乾南征勝敗,日後我朝與大乾地位平等!”
戶部、工部同樣支援,因為大乾答應,可以將一部分後勤供應交於大順。
大順本就脫胎於大乾,在座官吏自然清楚大乾潛力,千年積攢的底蘊,莫說數百萬大軍,再翻幾倍也無需大順支援後勤。
如此做法,只是委婉的交一筆借路費。
大順國朝初立,即使吞了蠻族殘餘財富,國庫中仍然能餓死老鼠。
刑部、吏部表示支援陛下決議,對大乾借道之事,亦可亦不可。
“數百萬大軍借道,誰知道是不是另有心思?即使現在是借道南征,何大人又怎麼保證,大乾會不會順帶南征我朝?”
“大乾屢屢試探我朝邊疆,與我等數次交戰,倚仗山深林密才忽悠勝負。”
“一旦開山借道,豈不是又來一次先帝大破蠻族的計謀?”
兵部官吏則是堅決反對,幾名將軍噴的文官們抬不起頭來。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Edge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