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發球,擠壓。
回發球,擠壓。
一來一往之間,費德勒和高文的不同策略不同擊球方式卻殊途同歸,在強強碰撞之中擠壓對方的揮拍空間,取代速度和力量,旋轉成為對抗的主角。
然後,就可以看到兩位球員豐富多樣的回球處理。
費德勒被擠壓到了,從腳步到揮拍都確確實實被擠壓到了,但費德勒沒有後撤,正手就彆著身體,在沒有施展空間的情況下,完成一拍腳底反彈球。
一提拉,一輕挑。
因為空間擠壓和尾勁衝擊,費德勒完成揮拍動作之後整個人被掀翻後撤,必須跳躍起來才能夠勉強化解衝擊力,儘管如此,手感細膩控制依舊出色。
網球,全然沒有上升空間,才剛剛落地就直接撞上球拍然後強大凶猛的反作用力就拉扯網球飛了回去,撇出一道驚心動魄的拋物線,再次原路返回。
斜線。
對角。
深區。
費德勒利用一拍反彈球將網球推向高文的身後,顯然他捕捉到了高文完成接發球之後朝著球場中央移動試圖歸位防守的身影,於是就選擇了回頭球。
急停急轉。
二次啟動。
高文的腳步才剛剛拉扯出去,沒有來得及完全歸位,根本不等站穩,腳步就已經再次回到反手位,然後排山倒海的滾滾氣浪就已經劈頭蓋臉地到位。
重,沉,深,擠。
再加上強烈上旋,網球落地反彈之後還持續上揚,一波接著一波的旋轉熱浪就這樣胡亂地拍打高文的臉頰,沒有喘息時間,完全應接不暇。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Edge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