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大同帝國和新宋政權實際並沒有簽訂任何旨在停戰的合約,但在同軍第六軍全取兩浙路之後,便停止了繼續攻城掠地,互為仇敵的兩國由此休戰數月之久。
虛假的和平表象下面,隱藏的是雙方都在抓緊點滴時間,凝聚或壓榨內部力量,以應對下一次的正面對決。
處於戰區的兩國百姓能清醒感覺到戰爭的腳步從未遠去,只是更加沉重而已。
趙構在於黃潛善、張浚等大臣分析正乾皇帝的用兵習慣後,得出了兩國戰火再起的時間應該在冬春之交農閒時節的結論。
留給新宋政權的備戰時間並不多,每一天都格外珍貴,每多準備一個月都能多一分底氣。
但時間進入到新宋建炎元年的九月上旬,一場意外的兵變打破了暴風雨來臨前的壓抑沉悶,讓本該幾個月後才開啟的大戰有了提前來臨的風險。
實際上,早在大宋王朝屢戰屢敗頹勢盡顯時,就已經失去了對地方的有效掌控。
各地兵變、民亂四起,一州之力就能平定的小規模動亂就不用說了,調動數州甚至一路力量都不能平息的大亂每年就有好幾起。
福建路並不是第一次發生兵變,去年下半年就曾發生過一次。
而且,規模還相當大,必須朝廷出兵才能平定。
彼時,種種跡象已經表明大同即將再次伐宋。
為了穩住本國後方,大宋淵聖皇帝趙桓急調製置使劉韐入閩平亂。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Edge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