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督導守臣奉旨割地,必然會成為後世史書上洗刷不乾淨的奸臣。
但不割兩淮和兩浙,就要亡大宋。
聶山、王矪沒得選擇,只能硬著頭皮出發。
兩位相公還沒有走出南陽府,黃州、滁州相繼陷落,揚州又遭同軍圍困的急報便送到了臨安。
形勢急劇惡化,少宰兼中書侍郎唐恪和門下侍郎耿南仲匆忙入宮求對,進言:
“百姓困匱,養數十萬兵於京城下,朝廷哪來的糧食供養他們?且兼既以議和,使同軍知朝廷集兵闕下,寧不激怒?”
上次詔令勤王的結果已經給趙桓留下了深刻印象,其人就沒有做過能聚數十萬勤王大軍於臨安城下的美夢。
能趕在同軍攻入南陽府之前,來個一兩萬勤王兵馬,他就要燒高香。
不過,唐、耿兩位相公的話也確實提醒了本就沒有什麼定力的趙官家。
既然已經決心議和,做就要做徹底。
如其指望這些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趕到,來了也不能打仗的勤王兵馬壯膽,還不如一兵不要,以證明自己的乞和誠意。
就算正乾皇帝還是不同意議和,憑這番不對抗的態度,好歹也能證明自己的忠心。
趙桓在想著自己的忠心,已經趕到鄭州的趙構也在想。
當日,趙桓便再次下詔,各地兵馬令毋得妄動,如已起發,皆於原來處分屯。
趙構上次受命出使大同帝國乞和,是經最近的開封府進入大同境內。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Edge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