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劉延慶極力防備居心叵測的王黼,王黼也擔心這軍頭會在關鍵時刻壞自己的好事。
“劉都統有所不知,本官擔心的是東明縣近日倉促調集上萬大軍,又在臨敵第一線,若無重將坐鎮,恐生禍端啊。”
今年初,河東路隆德府發生兵變,隨即李成禍亂諸路,朝廷被割佔河北路懷州、衛州、安利軍等地給大同,以求同軍助剿內亂。
從此,大同帝國便取得了由衛州渡河直入開封府的通道。
朝廷遷都臨安避敵鋒芒後,負責東京防務的劉延慶便將防禦重點放在緊靠黃河的陽武和酸棗。
其人在這兩縣耗費巨力營造了大量的簡易工事,基本半里一個烽燧,三里一個小堡。
劉延慶非常清楚同宋兩軍的戰力差距,並沒有奢望依託黃河天險和這道人力防線就能夠打退同軍的進攻,只要能限制首批敵軍的規模和推進速度就行。
如此,其人在東京城中便有足夠的反應時間。
當然,如果能讓同軍知難而退,放棄進攻開封府的計劃,改由經鄭州南下直接攻打南陽府,自是再好不過。
這並不是劉延慶的一廂情願,包含王黼在內的東京留守眾官也支援其人的想法。
不然的話,他一個武將如何能排程這麼多的物資修築烽堡?
事實上,這條防線確實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至少在同宋兩國緊張對峙階段,黃河防線在手,東京就不會發生大動亂。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Edge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