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燕京府武清縣東南臨海之地,桑乾河與界河在此匯聚,沖積出大片的肥沃土地,曾經也是人煙稠密之所。
晚唐末年,天下紛爭,契丹人趁勢崛起並透過資助石敬瑭獲得了燕雲十六州,此地就成了南北兩朝對峙的邊界,戰亂頻仍而致生民銳減。
後又因趙宋三易回河,黃河奪界河入海,常年氾濫南北沿岸,形成了不連片的沼澤區,竟逐漸讓此處變成了荒無人煙之地。
大同正乾皇帝起於京東,重振河北,北伐滅掉了遼國小朝廷,將河北路與燕平兩地重新連成一片後,又南治黃河,北通桑乾,使兩河造成的水患損失逐年減輕。
重新分得田地的百姓也迸發了建設美好家園的激情,在官府和共建會的組織下修渠排淤,墾荒為田,再次改變了此地的面貌。
短短几年的農業基礎工程建設還不能將荒灘沼澤再度變為良田,但勉強可供耕作,並在地勢相對較高處建設村舍,卻是足夠了。
又由於大同王朝定都燕京府,政治經濟重心北移,南來北往的商船匯聚,將巨量的生活和戰備物資抵達此處。
大部分海船都沒法經桑乾河溯流而上直入燕京城下,船上的貨物需在界河入海口的碼頭上岸,再裝入內河船方能運至京師。
而每到寒冷的冬季,處於北地的界河與桑乾河自會封凍,河運由此停止,沒有結冰的海運影響卻不大,仍有源源不斷的海船趁著季風和洋流運來貨物。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Edge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