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生與死的戰爭抉擇最能考驗人性。
職方員外郎秦檜為了自己的大志向蠱惑知代州事郭仲恂抗旨迎擊同軍時,根本就不知道兵兇戰危一詞的含義。
所以,一旦遭遇戰敗見識了戰爭的兇險和殘酷,就立即束手無策。
又如明明有一戰之力的知忻州事賀權收到代州的告急信,不想著殺身成仁報效朝廷,反而可恥地戕害同僚投降敵軍。
而兵力更少的知寧化軍事折可存卻在第一時間選擇出兵支援代州,即便其人的防區在代州的西面,根本沒有擋住同軍的南下通道。
一切複雜算計的背後皆因“利益”二字,利益相關,容不得這些人不做出自己符合自身利益的選擇。
同樣,因為利益,收到堂兄折可存兵敗被俘的訊息後,府州折氏當代家主知府州事折可求拼著沒有朝廷出兵詔令的風險,也要立即支援太原府。
其人此舉並不是表態大於實際的政治作秀,而是實打實準備打大仗。
折可求自知同軍戰力彪悍,不敢託大,乃盡發麟、府兩州子弟,共得大軍兩萬人,完全是壓上身家性命的豪賭。
所以,臨到要出兵了,折彥質仍心存顧慮,勸其慎重考慮。
折可求還不清楚朝廷已經放棄了河東路,卻知道時間不在自己這邊,一旦放任同軍站穩了腳跟,自己將沒有任何機會趕走他們。
想趕走同軍就只能趁他們立足未穩,而且越快越好,一天也不能耽誤。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Edge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