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白高大夏國腹地,朔方。
三月的朔方依然有些寒冷,但河泊開始解凍,草地已經返青,正是“塞上江南”一年最好時節的開始。
往年隨處可見三三兩兩的牧民騎著馬兒唱著民謠,驅趕關了一冬已經有些脫膘的牛羊出來撒歡的場景,今年卻被令一番景象所取代。
遍地的牛羊消失了,“純樸歡樂”的牧民也不見了,清晨的薄霧中,隨處可見一群群的宋國軍士。
之所以是“一群群”,而不是“一隊隊”,自然是因為這些軍士遭遇意外情況,受到驚嚇,倉惶逃路,再也無法維持基本的行軍隊形了。
宋兵數量龐大,潰兵雖然慌不擇路,但逃跑的總體方位卻是明確的,都是向西。
因此,如果能夠穿透薄霧,從遠處看的話,居然還像建制完整的軍隊。
實際上,經過多年的殘酷戰爭錘鍊,西軍早就練出了能打也能跑的高超本領。
他們即便是潰逃中也能保持一定的戰力,只要統兵將領站出來,還是能夠與敵進行纏鬥的。
潰兵逃跑的方向之所以一致,自是因為西面是半月前他們出兵的地方——宋國的樂州(原秦鳳路湟州)。
二十三年前(公元1096年),宋、夏兩國發生了一場超大規模的戰役——第二次平夏城之戰。
此戰打了整整三年,夏國遭遇重挫,“夏自平夏之敗,不復能軍,屢請命乞和”。
彼時,遼國為了自身安全,出面干預,年輕的哲宗皇帝“亦為之寢兵”,表現了極強勝戰決心。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Edge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