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登州,之罘灣。
登州刀魚戰棹巡檢司的船隊結束了為期三日的巡航訓練,返港休整。
朝廷編配給登州刀魚戰棹巡檢司的戰船有一大三小,另外,用於各船之間傳遞資訊的艓船自備,目前已經交付的是三艘六百料多櫓鑽風船。
後世,“料”這個概念已經消失,但不代表這個計量單位落後,恰恰相反,它代表了華夏先人的管理智慧。
對船主個人來講,是不需要糾結自己船的大小該用什麼單位來計量的,管你是“料”還是“石”,自己的船能裝多少貨物,船主心裡都有一本很清晰的賬。
但官府不一樣,稅吏每日面對各種奇形怪狀的大小船隻,總不能深入船艙內逐一稱量所有貨物吧?
耽誤時間不說,海船內部結構複雜,有多個隔斷艙室,更關鍵的裝滿貨物的船艙內,人能夠活動的空間極為有限,基本無法深入其間準確測量。
於是就有了這個“料”計量單位,“料”其實代表容積,一立方丈約為一百料。還有計算公式“料=三段龍骨長*船闊*船深或全長*七成穿闊*船身”。
市舶司規定“力勝者,計所載之多寡,以稅其舟;船隻力勝若干、牆高若干、船面闊若干、船身長若干,報於市舶司”,稅吏只需要核對船隻的長、寬、深,就能根據公式,很快算出應徵稅額。
六百料的鑽風船其實並不大,若要遠洋航行,載人最多百餘;而還配發下來的所謂“大船”,實際也是一千二百料的海鰍船,遠洋可載二百人,其實也只能算中型船,相比起徐澤在明州見過的兩三千料的遠洋大船,完全不夠看。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Edge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