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十月十三,兗州萊蕪監第十八冶。
徐澤滿臉失望的立在一座崩壞的鍊鐵爐前,雖然早猜到後世和此時的詞義會有出入,但親眼所見還是有些難以接受,眼前這個不足兩丈高,上細下粗的圓臺型爐子就是傳說中的“高爐”麼?
徐澤扭頭,詢問身旁之人:“嚴東家,萊蕪監的其他鍊鐵爐是否也是如此規制?”
“好教觀察知道,此爐圍法傳自前朝(後周)萊蕪監初建之時,實無規制,只是依爐磚的形制圍砌而成,因磚的規制不一,爐子的尺寸都有些微差別。”
回話的嚴四郎約莫五十上下,滿是皺紋的紫色臉龐堆滿笑容,神態甚是恭敬。
見徐澤似有不悅,嚴四郎又趕緊補充道:“全監轄十八冶,高爐、平爐、小爐皆有,因各爐爐戶多寡不一,各家技法略有差別,爐子的規制也不盡相同,最大的高爐有三丈多高,最小的僅丈餘。”
“高爐、平爐和小爐三者如何區分?”
儘管明知此“平爐”和後世的“平爐”肯定不可能一樣,徐澤還是有一絲期待。
“高爐便是眼前形制,煉製生鐵,也稱‘大爐’或‘蒸礦爐;平爐形如方櫃,以泥覆生鐵和柔鐵片煉製成團鋼,也稱‘方爐’或“櫃爐”;小爐形制多樣,主要用於煉製生鐵為熟鐵。”
嚴四郎的回答很專業,只是答案卻令徐澤更加失望,那個平爐也沒啥好指望的了。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Edge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