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go-->
可是為什麼,格桑嘉措第一次見到他的時候,他卻是滿身傷痕、氣息奄奄,彷彿在折磨自己。
“這不是我該想的……”格桑嘉措輕輕搖頭,“做好本職工作,是我對他最好的付出。”
他拿起了筆,摟著筱曉的肩,走向未來,走向歲月。
……
【創生紀元5年:2052年】
第一次全球創生潛力普查啟動,動用“明安系統”對全球所有年齡滿10歲及以上公民進行創造力與想象力評估,建立人才庫。首批創生預備班於各地成立。
……
【創生紀元10年:2057年】
傾盡全球之力,於世界樞紐旁開始修建——“創生之塔”,旨在未來容納十萬創生者,工程預計持續數十年。
第一批在“創生”教育理念下成長起來的青年開始嶄露頭角,他們被稱為“創生一代”,思維模式與前輩截然不同。老一輩科學家、工程師仍在支撐文明執行,但社會核心開始向“創生”轉移。
……
【創生紀元20年:2067年】
科學院宣佈,結合世界樹能量、信仰權柄及尖端資訊科技,成功研製出可將思維構想轉化為資訊態的裝置,命名為“創生之筆”。
(個人筆記·格桑嘉措):塔立起來了,像一根抵著天的柱子。我站在塔下仰望,脖子都酸了。那麼多厲害的人快要進去了,他們要開始寫故事救大家了。塔周圍建起了新的聚居區,來自世界各地的人都有。我每天穿梭其中,記錄著人們的期盼、焦慮還有關於未來世界的想象。有時,我會想起三年前去世的阿媽,她若知道如今這番景象,會怎麼想?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Edge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