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看著精明的攤主,不想打草驚蛇,決定再看一看然後再出手。接著看下去,在青花盤的旁邊是一件青花碗,紋飾也是同樣的纏枝蓮。王睿震驚的發現,這件青花碗畫法和髮色同樣也沒什麼問題,難道這也是真的?透視了一下瓷胎也是對的。王睿決定鑑定一下,拿上手以後,系統機械的聲音響起:“清乾隆青花纏枝蓮碗。生產於1762年。官窯精品”居然又是真的,而且同樣的紋飾,同樣的生產年份,難道是同一窯燒製的?王睿想再碰碰運氣,在攤位上尋找一下,還有沒有其他真品。居然還真有,就在這兩件青花瓷的周圍還有三件同樣花色的青花瓷。紋飾也都是纏枝蓮。這次王瑞打算直接上手一個個鑑定一下,一個個拿起來。系統給出了答案。
“清乾隆青花纏枝蓮碗。生產於1762年。官窯精品”
“清乾隆青花纏枝蓮盤。生產於1762年。官窯精品”
“清乾隆青花纏枝蓮碗。生產於1762年。官窯精品”
這兩個盤子和三個碗,居然連續五件都是真的。而且還是同一批產品,這怎麼可能?古董瓷器易磕易碎儲存到現在已經殊為不易,這些青花瓷器不但儲存了下來。而且是同一批次的官窯。這太難得了。
王睿想不出是什麼樣的經歷使這幾件青花瓷歷經幾百年仍然好好的儲存在一起沒有任何磕碰。想了半天也沒想出什麼名堂,想問問攤主又怕打草驚蛇。他不禁心裡一笑,何必想那麼多呢,先拍下來才是正經。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Edge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