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紹問曹操曰:“若事不輯,則方面何所可據?“曹操答曰:“足下意以為何如?“
紹曰:“吾南據河,北阻燕、代,兼戎狄之眾,南向以爭天下,庶可以濟乎?“
曹操卻曰:“吾任天下之智力,以道御之,無所不可。“
從袁紹與曹操的這番對話之中,足以看出兩人最大的不同。
兩人都有天下之志,但為了實現天下之志袁紹看重的是土地,兵力,糧草等硬實力,他認為這些才是爭霸天下最重要的因素。
但曹操卻有著截然不同的看法,他認為土地,兵力等是很重要,但在爭霸天下的過程中,最重要的是得賢才和用賢才。
而後來兩人的發展也證明了兩人觀念的不同,袁紹去了富庶的河北,並在統一河北之後,藉著河北一地的強大國力成為凌駕於天下眾諸侯之上的大將軍。
但曹操卻來了殘破的中原,中原久經戰亂,十室九空,土地荒蕪,而且處於四戰之地,強敵環伺,無論從哪一方面來說,漢末的中原都不適合作為根據地發展。
曹操當初也不想來中原發展,但時勢所逼,他也無法。
來了中原之後,曹操並未沮喪,他堅信他心中爭霸天下的理念,一直在招攬賢才,積蓄實力,因為招賢,所以有了加強版的屯田制為他安撫中原,因為招賢,曹操帳下謀士良將無數,時至今日,曹操才能制霸中原,才能與官渡一戰中大敗實力遠勝於他的袁紹。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Edge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