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家三姨兩個之前是在姑蘇做繡孃的,不知道這紅薯的來歷,只知道是邢忠無意中發現的,透過林如海送了上去。
到時候如果妙玉問題來,她就這麼答好了。若是妙玉還想問,到時候她就說不知道詳情。
心中計較已定,邢妻就去跟兩個小姑子提了。
邢家二姨、邢家三姨現在也知道,今年肯定是找不到什麼好親事的,要找最起碼也得是來年下半年。這還要老天保佑讓邢忠一次就過了院試!因此對燒香拜佛等活動非常積極,嫂子一說,這兩人就應了。
就這樣,套了牛車,呆上家裡長工家的女人,邢家的女眷就出發,往牟尼院去了。
坐在牛車上,左右無事邢家二姨就問起了妙玉的事兒。
邢妻道:“我知道得不多,只知道舊年她師父帶著她進京,說是為了參悟貝葉經。”
“貝葉經,那是什麼?”
邢妻說不上來。
邢岫煙道:“貝葉經就是用鐵筆在貝多羅(梵文Pattra)樹葉上所刻寫的佛教經文,源於天竺。在造紙技術還沒有傳到天竺之前,天竺人就用貝樹葉子書寫東西,佛教徒們也用貝葉書寫佛教經典和畫佛像,貝葉經的名字由此而來。因此貝葉經是佛門至寶、傳世秘籍,在佛門中的地位非同小可。能有資格參悟貝葉經的,都是真正的佛門高人。”
邢家二姨就道:“阿彌陀佛!這不是應了那句話,山不在高有仙則靈?”
“應是如此。”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Edge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