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寫好後自己端詳端詳,非常滿意,麻利地安排人給寄出去,可他還沒收到他汗阿瑪的回信,出濟南的途中吃了一回孔家菜,讓他記憶深刻。
孔府宴精神可回溯至孔子,他可說是史上第一位美食家,對吃見解獨到,與當世之人流行的飲食觀不謀而合——“食不厭精,膾不厭細。”米麥碾舂得愈精白愈好,魚肉切得愈細愈好,就是講究用餐的精緻。
和很多大戶人包括皇家用膳的規矩差不多,菜名美、高低有。規矩多,比如身份有別,座位有別、出菜順序有別。
高低有,孔府宴菜色上至魚翅八珍、下至豆芽野菜都能上桌,其中最讓保康印象深刻的莫過於一道“鑲豆莛”。
明明是普通的豆芽菜,卻能掐頭去尾,從中空的豆芽菜裡嵌入比牙籤還細的火腿絲與雞肉絲,好紅白兩色分明,如此細工,歎為觀止。
菜名美,則是應該與孔家人學問多有關,明明是涼拌小黃瓜,經過刀刀不斷、層層迭迭,成了件鏤空的蓑衣,取名“蓑衣黃瓜”;另外一道怎麼看就是西瓜煮雞,卻名為“一卵孵雙鳳”。
宴後,保康忍不住問他師祖:“師祖,那孔家人好生富裕,銀錢何來?”
師祖:“田莊收租,朝廷撥款。”
保康小眉頭皺巴,他這裡資訊齊全,本來就對現在的孔家後人沒有幾個有好印象,除了孔尚任其他都不大待見,現在更是。包括對他汗阿瑪打算在曲阜擺開的“秀場”也沒有興趣,焉巴巴的沒精神。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Edge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