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正文 第155節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現在劉一夫問起他,他於是大著膽子把從幾位副局長那徵求到的意見說了出來。

劉一夫點了點頭,又搖了搖頭,道:“關於公開招標問題,我是同意的,至於怎樣招標,等一會我們還要上縣長辦公會議研究。但關於你說的集資問題,我們得慎重考慮。前車之鑑,不可不防。”

周成林知道,劉一夫說的前車之鑑,指的是縣政府廣場的集資。

那還是八年前的事,那時候劉一夫剛從省委組織部調到河陽縣做副縣長。

那時候全國各大城市無論規模大小,都湧動一股在城市繁華路段建設一處廣場用來表示自己為廣大市民著著想的暗流,時任河陽縣縣長的劉世昌自然不甘落後,在縣人大會上提出了在河陽縣修建廣場的提議,併力排眾議得以實施。

修縣政府廣場時,縣上的資金也嚴重不足,於是就像全縣群眾資金,全縣上下,不論是在職人員還是農民每個人都集資二十元錢,說好利本一起歸還。

數年後,用中央的扶貧款把集資的錢返還給各單位和各個鄉鎮,由他們返還給本人。凡是單位,都把錢返還給了本人。但是,到了鄉鎮就不一樣了。過去,鄉鎮是縣上的派出機構,建國初鄉鎮只有幾個幹部,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多時也只有十幾個幹部。一九八二年年將鄉鎮正式定性為一級人民政府後,鄉鎮按照上下對口設了許多部門機構。現在每個鄉鎮都是成百甚至幾百幹部,十幾個鄉鎮領導。這麼多的人,發工資都困難,何況他們還都搞了一些形象工程政績工程,少則負債百萬,多則負債千萬。他們平時就想盡辦法從農民身上弄錢,保自己的工資,發獎金還債,拿到這些返還的錢,壓根兒就不想給農民還。全縣只有少數的幾個鄉鎮還給了農民,大多數沒還。一時間農民紛紛打著橫幅聚集在縣委縣政府門前討要辛苦的血汗錢,事情都驚動到了市裡,最後由市裡出面又從中央扶貧資金中撥付一批款子還給了農民才把事件平復下去……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Edge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