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說叫屈的最後都成了鵪鶉,皇帝與宗室的裂痕已經形成了,還有愈演愈烈的趨勢。
雍正十三年,皇帝病重之時,召寶親王弘曆至榻前,殷殷叮囑:“朕這一生,唯有你十三叔真心相待。他走之前,握住朕的手說‘四哥,十四弟被關了那麼多年,也儘夠了……兄弟之間,何苦如此?’……朕把後事交由你,能放的,都放出來吧;不能放的,也對他們好些……終歸是你的親叔伯。”
寶親王哭泣著應了。乾隆年間,十四爺得釋,十爺得了善終,乾隆的幼弟弘曕出繼給十七爺,成了果郡王;十二爺履親王,還有十六爺莊親王得了重用。
——乾隆四十三年,八爺和九爺恢復了宗籍,後人也重歸京城,以繼香火。
莊親王子嗣眾多,唯獨履親王形單影隻。四爺在位的時候,他的兄弟們戰戰兢兢的,唯恐招來殺身之禍;乾隆執政以來,與眾位叔叔的關係緩和得不能再緩和,出繼永琪,也是為了安定宗室皇親的心,抹去雍正年間的舊事。
若是不出繼,日後太子登基,封賞眾位兄弟,永琪能得到什麼?
……
乾隆此舉也算煞費苦心,即使失望至極,也留給了永琪一條改過的退路。終究是自己寵愛過的兒子,用不上“趕盡殺絕”。
現在看來,永琪沒有半分悔過,還想著利用永琮,讓他更改旨意!
乾隆抱著永琮,掰開了、揉碎了講著出繼的道理,永琮一下子就明白了。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Edge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