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日期:2020-07-13 11:17:41
太元八年(公元383年),前秦最重要的輔臣王猛去世七後年,決定前秦與東晉命運的淝水大戰即將爆發。當時東晉主導朝政的是謝安。此前,公元373年咄咄逼人的權臣奸雄桓溫病逝後,由其弟桓衝接掌了其大部分職權。桓衝不同於兄長桓溫,其心胸寬廣、忠於晉室、顧全大局,與謝安關係和睦,將相同心、齊心協力,共同應對北方外敵。桓溫主動讓出最重要的揚州刺史之職於謝安,由謝安主要負責覆蓋京城在內的長江下游一帶工作,自己則鎮守荊州,負責長江中游一帶工作,用以分散和牽制前秦的部分軍力。
謝、桓二人“將相和”不久,決定前秦、東晉命運的“淝水之戰”也即將爆發。公元383年五月,為扭轉對秦作戰的被動局面,桓沖決定主動出擊,率眾十萬,分兵數路,討伐前秦。其中,輔國將軍楊亮率兵入蜀,連拔五城,直抵成都附近的涪城。秦王苻堅隨即派遣後將軍張蠔、步兵校尉姚萇率兵支援涪城。秦軍剛出斜谷,楊亮就引兵退歸。東晉的其他幾路兵馬,也失敗而歸。秦王苻堅自信大增,認為此時正是滅晉的大好時機,於是親自率領前秦大軍60餘萬、騎兵27萬,自長安出發,浩浩蕩蕩大舉南下。沒想到在淝水之戰中,兵力佔絕對優勢的前秦大軍敗給東晉謝玄率領的八萬北府兵,東晉以弱勝強,戰勝了約自己十倍兵力的前秦大軍,創造了中國軍事史上的奇蹟,秦軍則一敗塗地。前秦大軍兵敗後狼狽逃歸北方,逃跑路上還順便發明了兩個成語——“草木皆兵”、“風聲鶴唳”。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Edge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