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繁體
        繁體
    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
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
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劉禪對於諸葛亮的感情或許是複雜的。公元223年,劉備逝世,在白帝城託孤於諸葛亮。在後來的12年中,蜀漢的軍政大權基本由諸葛亮掌握,從客觀事實看,諸葛亮屬於名副其實的一代權臣。類似這樣的權臣中國歷史上不少,大多數皆被後來的“少主”大肆清算和報復。比如秦王嬴政將恩人兼“仲父”的呂不韋全家流放蜀地,致呂不韋在入蜀途中飲鴆自盡;漢宣帝劉詢在扶其上位的霍光死後,對霍家滿門誅殺;明代萬曆皇帝朱翊鈞在首輔大臣張居正死後不久,便將其抄家清算,幾近掘墳鞭屍。諸葛亮死後,劉禪的幾個細節曾被世人大加評論。比如未按某些大臣建議,給諸葛亮立即修廟,但從漢朝禮制上分析,為諸葛亮立廟的確不符合相關制度。但30年後蜀漢滅亡前夕,劉禪仍然同意在離諸葛亮墓地不遠的沔陽為其立廟。另外,劉禪也禁止官員為諸葛亮奔喪,主要是因為諸葛亮在死前曾囑咐,死後不許發喪,一切從簡,目的是擔心亂了蜀漢軍心,給曹魏以可乘之機。劉禪向來對諸葛亮言聽計從,也明白其中道理,自然執行了諸葛亮的要求。另外,李邈在諸葛亮死後,曾上書詆譭其生前行為,被劉禪誅殺,說明劉禪對諸葛亮本質上是十分尊崇的。劉禪在諸葛亮死後,去掉丞相一職,改為尚書令,使實權回到劉禪手中。前期諸葛亮作為丞相掌握大部分實權,這是因為蜀漢的劉備時期的特殊性所決定,也是劉備的遺志,劉禪進行了完全的遵行。當諸葛亮死後,蜀漢就再沒有必要設定丞相一職,這完全符合情理和形勢。此外,蜀漢後期執掌國政的幾位重臣,蔣琬本是諸葛亮臨終推薦的繼承者,費禕是諸葛亮極為重用的心腹,姜維是諸葛亮授之衣缽的學生,諸葛瞻是諸葛亮的幼子。諸葛亮逝世後的三十年裡,其親信和枝系人物不但未受到劉禪打壓,反而被劉禪所倚重。總體來看,對比中國歷史,劉禪無論在諸葛亮生前還是生後,都體現了一種少有的大度和尊崇,這離不開劉禪開明仁厚的君王品性,也與諸葛亮自身嚴於律己、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完美品格不無關係。諸葛亮雖然掌握大權,仍然在細節上對劉禪保持了一種慈父一樣的循循善誘和諄諄教導,並沒有無禮之處和咄咄逼人,一切以國家為重,大公無私,這種態度可以從《出師表》的言語中可以窺見一二,劉禪自然能夠理解和體會。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Edge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