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正文 第36節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東漢末年,朝廷政局不穩,外戚、宦官專權,對西羌戰爭持續數十年,花費巨大,徭役兵役繁重,加之土地兼併現象嚴重,至民不聊生。

靈帝中平元年(公元184年)3月,在華北平原誕生了一位“大神”級人物張角,以“蒼天已死,黃天當立,歲在甲子,天下大吉”為口號,自稱“天公將軍”,率領數十萬群眾發動起義,史稱“黃巾起義”。同年,蜀地的張修也不甘寂寞,率領天師道眾徒發動叛亂。

日期:2020-07-10 10:44:33

經過漢朝約9個月的剿殺,第一次黃巾起義的主力軍被基本消滅。中平五年(公元188年)初,黃巾餘部再度發動第二輪起義。

此時的朝廷內出現了一位關鍵人物,由於他的建議,影響了重要的歷史走向,甚至有人認為正是他導致了三國時代的開啟,以及東漢的滅亡,這個人便是劉焉。

劉焉何許人也?史料記載其是漢魯恭王之後裔,曾從縣令做起,一直官至朝廷的太常。漢代太常主管祭祀社稷、宗廟和朝會、喪葬等禮儀,事重職尊,位列於九卿之首。但是到了東漢,任太常的人不必為列侯,多以名儒擔任這一職務,似乎有點虛職的意味,地位已大不如前。

為了有效鎮壓起義,此時60歲的劉焉向朝廷建議:“刺史、太守行賄買官,盤剝百姓,招致眾叛親離。應該挑選那些清廉的朝中要員去擔任地方州郡長官,藉以鎮守,安定天下。”當然,劉焉也在打著自己的如意算盤,他本人也毛遂自薦,申請充任交州(即交趾)牧,意欲藉此躲避世亂,同時也可以為自己的子孫後代謀一席事業發展之地。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Edge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