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臣武將紛紛上諫,蘇護明擺著要造反,怎能不出兵呢?
即使是為了表明君王的寬容大度,最起碼也得做做準備,威懾一番吧!
聞仲覺得自己發現了紂王的新缺點——太過寬容。
甚至有些天真,竟然認為題了反詩的諸侯會因為愛女被收入宮中而不造反。
慈不掌兵,紂王善於選賢用能,卻沒有敏感的軍事嗅覺。
當然,問題不大,這是為將者應該為君王分憂的事。
所以聞仲當仁不讓出列,想攬下平叛的任務。
子受只覺得腦子發脹。
滿朝文武大半都在勸諫自己出兵,提防蘇護自立。
我堂堂大商,忠臣為何如此之多?
哪怕瘋狂暗示費仲尤渾也沒辦法,費仲有點腦子,不敢開口,他知道贊同紂王坐視蘇護不理的方針,一定會被群臣口誅筆伐。
若只是這樣倒也罷了,但指不定還有毫無底線的莽人,趁他回家的時候套上麻袋打一頓。
比如說鎮殿將軍方相、方弼兄弟。
這兄弟二人身高八尺,虎視眈眈的盯著費仲尤渾這邊,大有他們敢出口贊同就老拳伺候的勢頭。
這等武將想的很簡單,大王聖明,選賢用能,是聖明之君,搶女之事雖是汙點,可哪個君王能夠完美無缺呢?
萬年被調入司天監後,很閒,人一閒就話多,他每逢同僚,便會說起自己怎樣被紂王喚醒初心,在紂王英明決策下,推演出曆法。
萬年的賣力吹捧,將強搶諸侯女的影響淡化了許多。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Edge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