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正文 第28節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日期:2020-07-14 18:00:02

慧遠大師《形盡神不滅》原文

問曰:論旨以化盡為至極,故造極者必違化而求宗,求宗不由於順化,是以引歷代君王,使同之佛教。令禮極之至。以權居統。此雅論之所託。自必於大通者也。求之實當。理則不然。何者?夫稟氣極於一生。生盡則消液而同無。神雖妙物。故是陰陽之所化耳。既化而為生。又化而為死。既聚而為始。又散而為終。因此而推。固知神形俱化。原無異統精粗一氣。始終同宅。宅全則氣聚而有靈。宅毀則氣散而照滅。散則反所受於天本。滅則復歸於無物。反覆終窮皆自然之數耳。孰為之哉。若令本異則異氣數合。合則同化。亦為神之處形。猶火之在木。其生必存。其毀必滅。形離則神散而罔寄。木朽則火寂而靡託。理之然矣。假使同異之分昧而難明。有無之說必存乎聚散。聚散氣變之總名。萬化之生滅。故莊子曰。人之生氣之聚。聚則為生。散則為死。若死生為彼徒苦。吾又何患。古之善言道者。必有以得之。若果然耶。至理極於一生。生盡不化義可尋也。

答曰:夫神者何耶?精極而為靈者也。精極則非卦象之所圖。故聖人以妙物而為言。雖有上智。猶不能定其體狀。窮其幽致。而炎者以常識生疑。多同自亂。其為誣也。亦已深矣。將欲言之。是乃言夫不可言。今於不可言之中。復相與而依俙。神也者。圓應無生。妙盡無名。感物而動。假數而行。感物而非物故物化而不滅。假數而非數。故數盡而不窮。有情則可以物感。有識則可以數求。數有精粗。故其性各異。智有明闇。故其照不同。推此而論。則知化以情感神以化傳。情為化之母。為情之根。情有會物之道。神有冥移之功。但悟徹者反本。惑理者逐物耳。古之論道者。亦未有所同。請引而明之。莊子發玄音於大宗曰大塊勞我以生。息我以死。又以生為人羈死為反真。此所謂知生為大患。以無生為反本者也。文子稱黃帝之言曰。形有靡而神不化。以不化乘化。其變無窮。莊子亦云。特犯人之形。而猶喜若人之形。萬化而未始有極。此所謂知生不盡於一化。方逐物而不反者也。二子之論。雖未究其實。亦嘗傍宗而有聞焉。論者不尋無方生死之說。而惑聚散於一化。不思神道有妙物之靈而精粗同盡。不亦悲乎。火木之喻原自聖典。失其流統。故幽興莫尋。微言遂淪於常教。令談者資之以成疑。向使時無悟宗之匠。則不知有先覺之明。冥傳之功。沒世靡聞。何者。夫情數相感。其化無端。因緣密構。潛相傳寫。自非達觀。孰識其變。自非達觀。孰識其會。請為論者驗之以實。火之傳於薪。猶神之傳於形。火之傳異薪猶神之傳異形。前薪非後薪。則知指窮之術妙。前形非後形。則悟情數之感深。惑者見形朽於一生。便以謂神情俱喪。猶睹火窮於一木。謂終期都盡耳。此曲從養生之談。非遠尋其類者也。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Edge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