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0-04-30 17:26:31
詩云:
農桑不擾歲常登,邊將無功吏不能。
四十二年如夢覺,東風吹淚過昭陵。
這首詩是從陸游的《家世舊聞》裡抄下來的,據說題在永昭陵道旁的牆壁上,但並非出自陸游的手筆。到底是何人所題,因為年代過於久遠,陸放翁尚且不甚明瞭,今人就更是難以考證了。不過,這位宋代詩人成詠的根由,大抵還是搞得清楚的。話說某年某月某日,此人行經嵩山北麓、洛水之南,也就是今天河南鞏義的地界,正是趙宋歷代官家長眠地下的陵寢。詩人不嘆永安、永昌、永熙、永定諸陵,獨對永昭陵思緒萬千,留下了這段睹物思人、情深意切的感傷之辭。
安葬於永昭陵的趙宋官家,是大宋王朝的第四任君主——宋仁宗趙禎。封建帝制兩千多年,以仁為廟號的君主屈指可數,畢竟諡號、廟號皆是蓋棺定論,要對歷史負責,講究的是微言大義,優劣褒貶皆有定法,萬萬容不得半點馬虎。一個“仁”字,可以算得上是一流的美譽了,更何況宋仁宗還是史上首度獲此殊榮的帝王。元人所著《宋史》,更是不吝溢美之詞:“《傳》曰,‘為人君,止於仁’,帝誠無愧焉。”
趙禎為何能享有“仁”的美譽,說來可就話長了,其實也是創作本書的要旨,且容我在後文細稟,不妨先從這首詩略窺一二。首句“農桑不擾歲常登”,說的是那些年月風調雨順、物阜民豐。從史料的記錄來看,這話說得未免有點過,四十多年裡水旱災害交織,其中也不乏人禍。當然了,在基本上靠天吃飯的時代,老天爺已經算是比較給面子了。再一句“邊將無功吏不能”,大家不可望文生義,妄斷詩人是在痛斥文武百官尸位素餐。正所謂“滄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生於承平的天下,哪裡還有造就英雄的風雲際會?!於是乎,便有了這後兩句,“四十二年如夢覺,東風吹淚灑昭陵”,物是人非之時,憶及當年的如夢如幻,怎能不令詩人悲不自勝,潸然淚下啊!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Edge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