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3-01-15 14:11:03
連載(2606)
賈似道要求和談。
很多史書很多人鄙視賈似道在這種關頭搶先和談,給蒙古人搭橋,主動喪失利益。這讓人說什麼好呢?白痴才會這麼想!
賈似道知道蒙古內情嗎?不知道;他有沒有守住鄂州?守住了;堅強抵抗之後提議和平,在長江天險喪失之後,這難道不是一個很適宜的決策嗎?
彷彿一直打下去,就能把忽必烈幹掉一樣。甚至不知所謂。
忽必烈派人進鄂州,裝腔作勢要鉅款歲幣,賈似道只答應每年20萬兩白銀,這比當年澶淵之盟時還要少三分之一。蒙古使者當時就鬱悶了,我們現在過了長江好吧,就這個價兒?可是一扭頭,正看見蒙古軍中豎起了帥旗,他急忙下城回去。
忽必烈告訴過他,帥旗一舉,馬上回營,全軍要北歸了。這次的和談,只有蒙古使者匆忙間扔下的一句活動話——“他日複議。”
蒙古軍急吼吼奔喪似地撤軍,讓賈似道聞出了些怪味,他派人追擊,殺了殿後的烏蘭哈達部蒙軍170人。賈似道把這一戰功誇大,報了上去。
不管怎樣,空前的危機在他的主持下被化解了。南宋上下一片慶幸之聲,進而對賈似道本人充滿了感激。宋理宗趙昀本人親筆寫了一份詔書,進行官方感激——“……似道為吾股肱之臣,隱然殄敵,奮不顧身,吾民賴之而更生,王室有同於再造。”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Edge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