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佩孚之所以在歷史書上被描黑,歸根結底是因為他是天朝的敵人,他反對共產主義,鎮壓工人運動,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政治觀點,僅僅因為他反對某個集團,就把他定性為反動人物,大概這也是中國特色。或許政治是從來不允許異己得到一個還算公允的評價的,我們的歷史書總是非黑即白,反對者就一無是處,這種意識形態化,臉譜化的做法令人生厭。吳佩孚武力統一就是反動,而孫中山北伐統一就是正義,這裡面的玄機無非在於孫中山聯共而吳佩孚反共,這樣的邏輯能力不得不令人佩服。
好了,說了很多不和諧的話,今天寫的也有些語無倫次,但是我要表達的觀點無非是要客觀的評價一個人或者一個集團,必須先去意識形態化,不以政治傾向取人。當我們什麼時候能夠做到這一點,就說明我們的社會,我們的文化真正走向成熟了,但或許,現階段我們根本就做不到這一點。中國歷史上所有的失敗者都被釘在了恥辱柱上,順之者昌,逆之者亡,這就是我們現在評價歷史的所有邏輯。作為一個政治集團,他或許有其政治目的,但是作為我們這樣的歷史愛好者來講,擺脫這樣的桎梏才能讓我們更清醒的看待歷史。
扯得遠了,我們接著談吳佩孚的問題。吳佩孚堪稱一代梟雄,也建立過自己的功業,但是吳佩孚的失敗不僅僅在於宏觀層面,在為人處世的細節層面,吳佩孚同樣很有欠缺。吳佩孚為人剛直,和八面玲瓏,精明強幹的張作霖相比顯然是另一個極端,這樣的性格並不適合搞政治,但是吳佩孚的問題在於他並不甘心帶兵打仗做個將帥,他非常關心政治,想要根本上收拾局面,所以就免不了會與其他人磕磕碰碰。而在與其他人磕磕碰碰的過程中,他稜角分明,傲氣十足的性情就起到了相當壞的負面作用,到最後曹錕和他鬧翻,直系眾將不服他就跟他這樣的性情有很大的關係。吳佩孚這樣的性情讓他成為了一個出色的軍人,但同時也為他在政治上的失意埋下了伏筆。政治需要人喜怒不形於色,善於把握他人的心理,但是可惜的是,這些東西吳佩孚都不具備。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Edge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