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正文 第151節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日期:2009-11-16 22:20:48

正文更新:

************************************************************

4.尋找你生命中“貴人”

職業諮詢過程中,我不止一次聽到過很多人的抱怨,說“我覺得自己能力夠了,就是缺少機會”,“我覺得自己比我的老闆聰明得多,可惜我卻沒有他那樣好的機會”。這個世界上從來就不缺少懷才不遇的人,遠的有屈原,近的有那麼多為小學文憑的老闆打工的大學生、碩士生甚至博士生。對大多數人而言,自己多年準備的各種能力就是即將爆發的丨炸丨藥桶,需要一個契機或者力量被點燃,引爆。這就是“機會”。

機會從哪裡來?對於創業的人來說,機會可能無處不在,很多時候可能是一個靈感的迸發,或者一個從別處來的啟示,又或者是找到解決生活中的困難的一個idea等等,而對於求職的人來說,機會更多的時候是來源於“人” 。

舉世聞名的投資聖人,奧馬哈的先知,沃倫巴菲特是全球投資者心中的一個偶像,他的一個點評,一次投資舉動,經常會引導投資方向,甚至他投資的股票,不止是這支股票會上漲,其相關同類股票,都會上漲,因為眾多投資者已經把他當作了點石成金的“聖人”。其實他的成長,也並非跟孫悟空似的,從石頭裡一蹦出來就會七十二變,也是有漸進發展的過程。當他年輕的時候,並不是一開始就有那麼敏銳的投資頭腦和投資方法的。1942年,哥倫比亞大學教授,也是價值投資之父,本傑明.格雷厄姆的一部力作《聰明的投資人》出版,他在這本書中闡述了價值投資和證券投資的思想和方法。沃倫巴菲特在看到這本書之後,放棄了原本在賓夕法尼亞大學攻讀財務和商業管理的學業,轉投到哥倫比亞大學,拜在本傑明.格雷厄姆的門下,學習證券投資。在畢業之後,為了能夠繼續得到向本傑明.格雷厄姆學習的機會,巴菲特提出自己想要免費為格雷厄姆—紐曼公司工作。雖然當時本傑明.格雷厄姆並沒有答應,但是巴菲特一直從1951年等到了1954年(其間他回到了奧馬哈,做自己的一些投資和幫助父親),直到本傑明.格雷厄姆願意以每年12000美元僱用他。透過在格雷厄姆—紐曼公司工作的經歷,1956年,沃倫巴菲特開辦了自己的投資公司。在現在看來,本傑明.格雷厄姆顯然是沃倫巴菲特的一個貴人,是他把巴菲特領入了證券投資的大門。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Edge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