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09-09-07 17:01:46
正文更新:
****************************
2. 構建你的人際圈子
上一節裡我們提到過“物以類聚、人以群分”的道理,有不少的讀者都說這個道理實在是忒淺顯了:一個圈子裡面的人當然是相互之間好辦事了,但是我現在卻在圈子外面,就是沒有辦法去認識那些有能力的朋友,那我怎麼辦呢?我和外企的高層、中層,甚至底層都沒有什麼交往,要怎麼樣才能認識他們,進入他們的視線呢?其實只要我們做一個有心人,生活中我們可以有各種各樣的方法,去認識各種各樣的人,關鍵在於你自己是否有那樣的意識,並願意為之付出努力。
外企中的職業圈子,往往都是透過同樣的公司、或者同樣的行業所形成的,比如說很多人熟悉的四大會計師事務所,普華永道、安永、德勤和畢馬威,有很多人在這些公司之間跳來跳去的,久而久之,當你問起某個事務所的合夥人的情況,大家基本上都很熟悉,都知道這人到底怎麼樣。而四大的很多人,當厭倦了重複的審計工作,不願意繼續在四大工作時,就會進入各個外企的財務部門,做財務經理、財務總監或者CFO(首席財務官)之類的。於是,他們就形成了一個非常獨特的財務人才的圈子。
還有就是那些早期進入中國的外企,它們充當了企業大學的角色。其中一個非常典型的例子就是Motorola,摩托羅拉公司是非常早就在中國建立獨資企業的外資公司,從八十年代開始一直到二十一世紀,培養了各個崗位上一大批的人才,這些人,在離開公司之後又散落到各個不同的企業,其中還有一大批人後來到國外讀書或者經商,最後又回到國內。在國內大多數外企裡面,尤其是通訊行業和高科技製造業,經常能能看到摩托羅拉人的身影。很多摩托羅拉的人離職的時候給同事發的告別信裡,都以“從摩托羅拉大學畢業”來形容自己的離職。摩托羅拉的企業文化,給這些離開摩托羅拉的人非常大的影響,以至於這些人離開以後還經常組織活動,互相保持聯絡。前幾年在上海的摩托羅拉離職員工還組織過一個BOM俱樂部,全稱是“Because Of Motorola”俱樂部,他們經常組織離開摩托羅拉的員工一起在週末聚會和燒烤,交流工作的資訊和一些個人的訊息等等。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Edge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