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該說日軍下級士兵的戰鬥力是很強的。從1944年9月9日蔣委員長在重慶發表過一個文告中就看得出來。在那個表彰獲得松山大捷的中國軍隊官兵的佈告裡,蔣委員長特別指出“我軍官兵,須以日本軍的松山守備隊或者密支那守備隊孤軍奮戰至最後一兵一卒,完成任務為榜樣”。這裡的“松山守備隊”日本人叫做“拉孟守備隊”,這是在中日戰爭史上很有名的“拉孟之戰”。1200名在除了偶爾有空投彈藥支援外沒有任何補給的情況下,在由美軍顧問指揮下的65000名全副美式裝備的國軍進攻面前堅守陣地4個月,最後全部戰死。
再看密支那的例子就知道辻政信是怎樣指揮戰鬥的了。一開始密支那守備隊是在第114聯隊長丸山房安大佐指揮下的大約一千八百人的部隊,18師團的。人實在太少,辻政信又派了56師團的步兵團長水上源藏少將去增援。
增援兵力是多少?步兵一個小隊(排),炮兵,工兵各一箇中隊(連),加上一些醫務兵不到三百人!
7月10日,辻政信簽發的電報是“命令水上少將死守密支那”。
這個命令很不尋常,整個太平洋戰爭中只有這麼一封。他命令的不是“水上部隊”,而是“水上少將”。 辻政信是這樣解釋這麼做的理由的:“諾門罕戰役有過指揮官未經許可擅自後撤的事情,所以這次要明確指揮官的責任”。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Edge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