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正文 第141節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很難確定先秦時期從中國西南動身遷徙到中南半島的各族移民是否將文字體系帶到了當地,但是我們知道漢初南越王國使用的漢字是秦朝的遠征軍推行的。當年文明程度低於或與南百越相當的中南半島各民族很可能沒有自身的文字,看到印度的商人使用這種先進高效的文明工具來記錄和傳遞資訊,受此啟發借鑑印度文字系統創造出本民族的文字也是順理成章的事情。

至於接受印度教或者佛教的原因相對而言更簡單。中國人的祖先不像很多上古著名文明的先民那樣相信神靈在世界上的獨一無二作用,我們的神話體系裡尊崇的多是遠古推動文明萌生的人世英雄,而不是萬能永恆、至高無上的創世諸神,也沒有發展出典型的善惡二元論世界觀,最多我們虛擬了一個非人格化的天,信奉自然的“天道”。古印度的宗教神學體系則比我們發達得多,兩相比較之下,中南半島的居民接受印度教、佛教等印度特色的典型救贖宗教,滿足他們在信仰領域的精神需求,也是文明進步的必然選擇。

仔細考察中南半島上部的歷史,我們還是能發現兩大文明在半島上的滲透和影響還是大體存在一條分界線的,緬北、寮國、越南北部受中國影響明顯,下緬甸、泰國大部、柬埔寨則帶有濃厚的印度文明色彩。印度文化雖然在半島上部更強勢些,但古代中南半島內陸交通不方便(森林、山巒、高原阻隔),各民族、各部落勢力分散,自始至終都沒有可與中華帝國抗衡的地區性強國積極推廣,使印度文化的擴散始終無法成功進入半島北部。總體而言,公元七世紀前鄰近南部中國的地區和太平洋沿岸受中國影響相對多些,毗鄰印度洋的海岸地區及交通方便的內陸地域則明顯受古印度文化影響很大。公元一世紀至七世紀橫跨緬甸南部和泰國部分國土的大國扶南就是個典型,但它勢力最盛時也只能影響柬埔寨和寮國、越南南部,無力深入寮國北部高原,更遑論越南北部。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Edge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