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危機自然要帶來政治危機,一開始還只是出現了反對聲音和不同的主張,到了後來,各地方的政治騷動愈演愈烈。首先是魁北克的黨亂。魁北克這個根深蒂固的農業社會,自二十年代資本主義大發展以來,大多數農民變成了工人,而他們的僱主卻是英裔加拿大人、美國人或者是英國人。
這在魁北克人的心裡產生了極大的不平衡。旨在保護魁北克權益的“統一民族黨”(United Nationale)就是在這種背景下成立的。在毛里斯.杜普萊西(Maurice Duplessis)的領導下,統一民族黨佔據魁北克政壇長達25年。這個新成立的黨派是權力至上的擁護者,提倡對一些工業企業實行國有化,透過社會改革來解決魁北克的問題。但上臺之後,杜普萊西出爾反爾,立刻同企業家們打成一片,很少有實質性的社會改革措施和國有化政策。為了吸引投資,杜普萊西甚至把工人時薪控制到比較低的程度,把工會置於政府的嚴密控制之下,打壓各方不同的意見。
統一民族黨一度想參與到聯邦政治中,但始終沒有走出魁北克一步。魁北克人雖然支援統一民族黨,可他們同樣沒有放棄聯邦黨派自由黨。
安大略的省權主義鬧騰得不及魁北克那樣厲害。“埃爾金縣的洋蔥農戶”米歇爾.赫普本(Mitchell Hepburn)精心策劃了一次抗議活動,然後乘機改組了省自由黨,並於1934年大選獲勝。上臺後的安大略省自由黨同樣忘記了為農民兄弟和納稅人許下的諾言,反而摧毀了這個省的工會力量。在赫普本政府的管理下,安大略執行的路線似乎和聯邦政策沒什麼區別,但其實質顯然增強了安大略的省權主義勢力。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Edge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