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正文 第117節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除技術工匠的“倫敦工人協會”外,由貧苦工人組成的“東倫敦民主協會”也於1837年1月29日成立。“東倫敦民主協會”與“倫敦工人協會”相比,有著明顯的區別。“東倫敦民主協會”的參加者不是熟練的上層技工,而是東倫敦的碼頭工人和一些下層貧苦工人組成,因而革命性和破壞性較強。“東倫敦民主協會”的宗旨是透過傳播托馬斯•潘恩所宣傳的原則,他們除了要求普選權外,主要是提出經濟要求,要求取消“新濟貧法”,縮短工人的勞動時間,取消童工勞動。

民主運動的發展,使得老一代民主運動人士托馬斯•阿特伍德重出江湖。1837年5月23日,以阿特伍德為首的“伯明翰政治同盟”復興。“伯明翰同盟”在“1832年議會改革”中居功至偉。阿特伍德出身托利黨人世家,是伯明翰地方的銀行家,阿特伍德在早期的政治活動中一直支援工業資產階級的利益。30年代初,工人階級在政治上日益強大,阿特伍德等人意識到應該聯合工人階級,以實現自己的改革計劃。因此,阿特伍德開始在對群眾的講演中宣傳“僱主和工人利益一致論”,宣揚“僱主應當和工人聯手去敲政府的大門”1837年6月,該組織在紐豪爾山大會上宣佈了它的綱領:要求男子普選權。

“憲章運動”開始後,“倫敦工人協會”和“伯明翰政治同盟”先後派人到各地去發動工人群眾。1837年下半年,政府加緊在各工業區實施“新濟貧法”,這使得“反對新濟貧法運動”在英格蘭北部迅速發展起來。1837年11月開始,各地工人紛紛建立各種工人協會和激進協會,而英格蘭北部工業區的“憲章派”,他們不僅把普選權作為自己鬥爭的最終目標,他們更為關心的是工人階級的經濟利益。從1837年夏季起,奧康諾在英格蘭北部工業區積極從事發動工人群眾的工作。他和活躍在工業區的奧斯特勒、斯蒂芬斯建立了友好關係。這年5月,奧康諾提出在北方創辦一份激進派報紙的計劃,1837年11月,《北極星報》創刊,這是一份週刊,它為全國的憲章運動提供了一個講壇,尤其滿足了英格蘭北部約克郡和蘭開郡憲章派鬥爭的需要,受到各地憲章派和激進派的熱烈歡迎。奧布萊恩參加了《北極星報》的工作,從1838年10月起,他在該報發表了許多充滿戰鬥力的指導性文章。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Edge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