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正文 第22節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25歲時,韋爾斯利成為一名陸軍中校,說到這,有人要讚揚啦,這小夥子果然有出息啊,還真當上軍官啦。您別急,這個軍銜可不是因為他立有什麼戰功而被授予的,而是他花錢買來的(失望吧!)。後來他哥當上了印度總督,他終於獲得了一個證明自己能力的機會。1799年,透過關係才獲得指揮權(唉,不是靠鈔票就是靠關係啊,現在要幹成功點事有時候也是如此啊)的韋爾斯利統領英軍打敗並殺死了印度邁索爾王國的蘇丹,洗劫了該國首府色林卡布坦。四年後英國又對中印度馬拉特聯盟發動侵略,韋爾斯利又“欺負”了一下印度人,以配備22門大炮的四千英軍擊敗了配備100門大炮的四萬印度大軍,再次取得“輝煌戰績”,為英國對印度進行殖民統治立下汗馬功勞。韋爾斯利在印度的表現使他獲得了極高的聲望,回國後就被晉升少將,還當選為國會議員和愛爾蘭事務大臣。這時再也沒人認為他是個“笨蛋”了。

19世紀初,拿破崙的崛起鬧翻了整個歐洲,韋爾斯利戰爭發達的機會來臨了。當一大批所謂的歐洲名將被拿破崙打得找不著北的時候,當諸多英軍“德高望重”的貴族將帥都不敢率軍與拿破崙挑戰的時候,資歷尚淺的韋爾斯利自告奮勇,挺身而出,於1808年受命擔任英、葡聯軍總司令,率領一萬兩千人開往葡萄牙大戰法軍(即“半島之戰”,1807——1804年)。當時在整個歐洲,敢於和拿破崙法軍過招的只有韋爾斯利和奧地利元帥卡爾大公,所以當時歐洲輿論界都充滿期待地說,整個歐洲的命運,全繫於這倆將軍的身上了!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Edge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